政务邮箱: 用户名 密码
English RSS订阅 掌上宜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情 >> 红色文化
毛泽东从这里走上天安门
更新时间: 06-10-28 字体:【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夏秋之交,刚从血泊中爬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决然地选择了组织和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重大历史使命。
 历史接受了毛泽东的选择,历史同样选择了这一代伟人。
  9月9日,一个永垂史册的日子,无论是一代巨星的最初升起还是他的最终陨落,都已由历史定格而成为永恒!   
 
 油画《毛泽东去安源》
 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亲自组织的秋收起义拉开 序幕,分驻修(水)铜(鼓)等地的革命武装,纷纷出击,打土豪,除劣绅。就在这一天,这位中央特派员、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在赶往铜鼓途中,历经生平最大一次劫难——被一支搜捕工农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的团防军捕获又得以逃脱。这一晚,他夜宿铜鼓的排埠镇。排埠为湘赣边境重镇,位于铜鼓县西南,南邻万载、西接浏阳,距县城30华里,是赣西去湖南的交通要塞,世为兵家必争之地。
 毛泽东相中这块名不见经传的土地,自然有军事上和战略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是,毛泽东欣赏铜鼓的“有准备”。
 “三军并进居其中”,这是兵家常识。根据当时部署,起义一团在修水,三团在铜鼓,二团在萍乡,三地同时发动,铜鼓居其中,作为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领其中军,自为必然,在战略位置上,铜鼓扼湘鄂赣要塞。东,直指南昌;北,虎窥武汉;西,也就是当时起义意欲取之的目标长沙;而南面,正是后来这位伟人去当“山大王”的地方——罗霄山脉中段。当时这种军事形势和铜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疑是吸引毛泽东的一个极有份量的法码。此其一。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铜鼓尚有相当基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02页)。1925年,这里就了共产党的支部组织,至1927年6月,中共铜鼓县委在当时一片白色恐怖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帜,有组织的工运、农运如火如荼,遍及全县160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起义部队第三团主力的原浏阳工农义勇队,在未能赶上“八一”南昌起义而滞留铜鼓期间的一个来月里,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得以存在和发展起来的。可见,任何时候机遇都是给有准备者提供的。
  9月10日,毛泽东在铜鼓肖家祠主持召开了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次日,天刚破晓,驻守在铜鼓的第三团起义军将士,汇集到了铜鼓定江大沙洲,毛泽东站在一个高高的土墩上,大手一挥“我们暴动了!”
  谁又能料想,这充满激情的湘音,竟会是日后天安门城楼上伟人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庄严宣告的照应与延伸!
  几乎同时,分驻修水的第一团、萍乡的第二团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三团互为策应,犹如出弦之箭,按照既定目标,分三路直指长沙,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                                    铜鼓民居
  然而,起义仅仅是“旗开得胜”,毛泽东视线尚未触及长沙的轮廓,失利的消息便接踵而至:修水起义部队邱国轩部(经改编编入起义战斗序列的第四团)哗变、金坪战斗失利、第三团也在浏阳围山书院遭由叛徒带路的敌唐生智部新八军两个团的偷袭。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却显得出奇的镇静。他冷静地意识到长沙不可能“啃得动”,甚至连醴陵、浏阳这样的县城也证明不可能“消化得了”。审时度势,他果断命令全军停止进军长沙,回兵湘赣边区,并通知一团到铜鼓排埠与三团会合。
历史似乎注定了铜鼓要为毛泽东这代伟人生涯的开端作证。9月15日,毛泽东带着他那支疲惫不堪的三团官兵折回铜鼓排埠镇的万寿宫。他接受了起义失败的冷酷现实。这是他继9月9日后的第二次进入铜鼓。
  经过再三劝让,毛泽东住进了排埠镇万寿宫守庙老人的卧房。但仅仅权当是“住”了。刚刚经历失败的毛泽东怎么合得上眼,怎么睡得下?起义已呈骑虎之势,进,按既定方针硬去攻打长沙,已无异于用鸡蛋去碰石头;可退,退往哪里,路又在何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端,作为未来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一代伟人初次品尝的战争滋味却是这般苦涩。                                                
9月15日至17日,在兵退排埠的三天两夜间,毛泽东睿智的思维得以充分地显现,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层次地反省着、思索着:邱国轩为什么叛变?还不是因为我们人少枪少吗?为什么没有敌人内部的倒戈暴动?是因为我们还不强大!革命正处于低潮,国民党反动派在力量上占了绝对优势,我们只有先避开强大的敌人,到敌人最少的地方去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中国有个毛泽东》62页)。这位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的候补委员、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常委,此时,已萌生出与“八七”会议和湖南省委所确立的斗争方针截然不同行动方略。
  尽管毛泽东在排埠万寿宫仅仅是两三天的小住,但它却在历史上划开一条新的轨迹。作为“见证人”,排埠万寿宫为一代伟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思想驰骋空间。谁又能够说,日后决定中国革命道路取向的伟大方略不是在这里经历的她最初的形成过程?
                                                             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 
  9月17日,毛泽东被自己那项全新的行动方略鼓舞着,毅然率部从排埠出发,离开铜鼓向南挺进。这一走,伟大的足迹便没有再踏上过这方土地。然而,谁也未曾料想这一走,竟走通了日后那条通往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时至9月19日,三团南进途中,在浏阳文家市与一团二团会师;毛泽东怀揣自己的既有定见,当即于这日晚在文家市召集了各路兵马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而对桀骜不驯的军官们,他手指一戳地图:“我们就到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中国有个毛泽东》62页)地图上显示的罗霄山脉弯得象眉毛,毛泽东的指头压着它的中段——井冈山。
历史已再不能改变。9月20日,毛泽东亲自率领部队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驶入了属于自己的航道——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湘鄂赣边界秋收起义以它不朽的功绩,确立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史地位,它事实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块最初基石。而作为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之一的铜鼓,则可以毫无愧色地宣称,她为毛泽东这一代巨星的升起,行了一个最好的奠基礼
 
 
 
油画《开国大典》
 
信息来源: 宜春新闻网 【打印本页】【纠错留言】【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联系我们 | QQ及时咨询 QQ及时咨询(2513807704)
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bet365娱乐场下载 赣ICP备06000141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