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邮箱: 用户名 密码
English RSS订阅 掌上宜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情 >> 红色文化
三旧址见证万载革命传统
更新时间: 06-10-28 字体:【  
万载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就有一批以龙松泉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至1934年,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在万载陈坑、小源(今仙源)等地先后驻扎了数年之久。现在,万载县设有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和革命烈士纪念馆,保留有革命旧址和遗址80多处。
湘鄂赣省委旧址
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位于仙源镇西北约300米处的月山下,坐西朝东,背依月山,面临稻田,共5厅10房,红砖铺地,厅房互相贯通,正屋有3扇大门进出,两边侧屋各有一大门出入,正厅后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原书写的繁体“办公厅”字样,面积为877平方米。
 中共湘鄂赣省委机关迁驻小源后,省委在这里首先公开吸收党员、发展党组织,加紧对各级组织的改造,扩大和改造红军;制定了全省革命竞赛的“冲锋计划”,奖励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统一全省财政,制止滥发纸币,发展文化教育。
中共湘鄂赣省委在小源期间,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至1932年9月,全省党组织增加了两万多人,全省党员达5万多人;创办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加强了部队的军政训练,提高了军队素质。全省红军由1932年7月的1.5万余人发展到1933年春的2.5万余人,并依靠群众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宜丰港口、万载株木桥等战斗的胜利,配合了反“围剿”战争,牵制了敌人60多个团的兵力,取得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恢复和发展了新的苏区,至1933年上半年,浏阳、铜鼓等县都恢复了苏维埃政府,新成立了万宜上、万铜丰、龙湖瑞、湘鄂边等县,恢复和发展了50多个乡。小源成为当时湘鄂赣省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省委在小源期间,正值国民党军对小源发动重点进攻,在此情况下,省发决定省级机关撤出小源,向铜鼓幽居、梓庄一带转移,并组织浏宜万工作团和第三作战分区,继续坚持东南地区的斗争。1934年1月28日小源失守。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在仙源镇桥头王家大屋,坐东朝西,两幢房屋并列相衔接。两屋都是前后两进,在两屋进与进之间的走巷上面连接前进与后进的照枋上,至今还保存有当时书写的标语,左端是繁体“马克思路”,右端是繁体“列宁之路”。两屋前后进共4厅12房,4厅均为红砖铺地,堂屋为木板铺地,面积为1023平方米。
 当时,省苏政府设财政部、国民经济部、土地部、劳动部、裁判部、工农检察部、内务部、文化部、卫生部等。省苏维埃政府迁驻小源后,于5月4日召开了第一次执委会,决定了各部人选。1932年8月,省苏维埃政府在小源桥家山韩家祠召开了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了了关于土地问题、红军问题等11个决义案。1933年10月18日至30日,省苏维埃政府又在小源圭洞召开了全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了了苏维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财政计划、肃反工作等决议。
 省苏维埃政府在此期间,还主办了兵工厂、造币厂、工农银行、被服厂、红三医院等,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主办了《战斗日报》、《工人斗争》、《反帝旬报》等。
 在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的严峻情况下,省苏维埃政府同省委一道于1934年1月撤出小源。
毛泽东黄茅故居
  毛泽东故居在黄茅桥会公房内。该屋坐西朝东,一厅二房,厅堂后墙处有一天井,天井两头各有一小厅,面积为80平方米。
 1930年8月中旬,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红一军团兵分两路,一路取道高城、兰田、岭东、株潭,一路走大桥,经书堂、白水,后在黄茅会合。毛泽东同志于1930年8月18日到黄茅时住于此处。当天,毛泽东与朱德在黄茅主持了军事干部会议,作出了歼灭文家市之敌的决策,发布了《向文家市进军的命令》。第二天,毛泽东同志又亲自写了一封信《赣西南特委转闽西特委并转中央》,报告了当时红一军团军事行动经过、行动计划及有关事项。
 
 
信息来源: 宜春新闻网 【打印本页】【纠错留言】【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联系我们 | QQ及时咨询 QQ及时咨询(2513807704)
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bet365娱乐场下载 赣ICP备06000141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04号